一场暂停了70年的较量(上)

3月 6, 2021 朝夕思汇

引子——从《金刚川》到《最冷的冬季》

2020年的冬季来的格外的早。过了十一节庆后,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吹到皮肤上,让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提前感到了刀锋刺入骨头般的寒凉。听老辈人说好久没有感觉这么冷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一部电影《金刚川》上映了。

本片是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电影。电影背景发生在战争末期,故事描写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金城战役前一天,渡口上“一座志愿军部队必经的桥”的保卫战。影片采用了多角度叙事法,将在12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分别从”准备过桥的志愿军战士”,”轰炸桥的美军飞行员“,”保卫桥的志愿军高射炮战士“,和”桥本身“四个视角进行了反复叙述。在四个故事中,第二故事和第三故事尤其让笔者感觉良多。

笔者记忆中,在国内战争题材影片中,以“对手”的视角、非“脸谱化”的描写战争,本片应该是第一部。在“轰炸的飞行员”故事中,美军飞行员因为战友的牺牲而激发起了强烈的斗志,在已经接到命令可以撤出战斗的时候时,却选择了与志愿军高射炮后面的战士进行类似与西部牛仔式的一对一决斗。对于对手人性化的描写,让其后的”保卫桥的高射炮战士”的故事,成为影片最为悲壮的高潮。导演借用了《三国演义》“张飞独立长坂坡”的典故,以隐喻手法展现了:张译饰演的志愿军高炮战士张飞(同名),面对着能让一个高炮班7个人瞬间牺牲的现代化的战斗机器,如神话英雄一样,凭借血肉之躯,去与之决斗的壮烈故事。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在光影中被最高光的展现。让笔者不由泪洒影院。

影片让笔者又重新回忆起了那段70年前的历史。应该说电影描述的金城战役的主要对手并不是美军,而是韩国军队。当时板门店谈判已经进入最后的时候。由于韩国李承晚政权不同意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从战略上,志愿军选择了忽略联合国部队,而重点痛击韩军部队。而这次战斗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次战斗,这次战斗结束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署为标志。

这是一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遗忘的战争。对于国人,彭德怀说:“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国家真正的站立起来;而这也是一场让对手美国人希望遗忘的战争。停战42年,直到1993年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区才开始动工,而今天19个树立的美国军人塑像,“无奈,紧张,恐怖,警惕”的表情,无不以写实的手法告诉每个参观者,对于参加战斗的美国军人来说:这是一个人生中“最寒冷的冬季”。

70年过去了,这场按下暂停键的战争,在2020年随着中国在历经全民族艰苦努力,重新在世界崛起,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对外交往等众多领域,摩擦进一步升级时而重新被国人回忆起。对于今天依旧全球第一强大的美国人,为什么从心理希望遗忘这个“最冷的冬季”;而为什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抗美援朝”,这是一个每个中国人不能遗忘的“伟大胜利”。对于今天的笔者来说,要了解答案,也许只能重回到《最寒冷的冬季》和《朝鲜战争》这两本重要历史论述中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