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刚兑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六)

刚兑表现与未来演变 下

第6节 信托刚兑未来的演变

政策引导导致的可能结果包括:

1、银行理财子公司就只是剥离原有的非标和不良,刚兑环境照旧。这种模式的概率较大,毕竟一边非标资产不可能不做,另一边又是法律法规,利率市场化的难题难以解决。正念君认为,这种刚兑环境应该还将维持1-2年。

2、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银行理财子公司对理财产品中含有部分未申明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刚兑,全透明底层资产项目风险自担。这一种情况下,理财产品的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愿意公开部分底层资产。有些项目一开始就是错配或大概率错配,刚兑是无法避免的。

3、利率市场化,法律法规健全,银行理财子公司定位于全市场化的业务,所有项目都不存在刚兑的基础和环境,严格的期限和风险不错配,风险完全由投资者自担。这种模式是美国,欧洲等金融发达国家的模式。这可能需要5年以上或者对银行体系进行彻底的洗牌才可能办到。

讲回信托刚兑环境。由于同属一个监管机构,因此信托的刚兑环境完全依赖于银行理财子的定位。两者的目标定位应该会统一。即理财子未来定位为打破,则信托没有理由不破。但时间先后上可能不完全一致。如果二者的法律法规同步,则可能会略微提前。

小结:从上述分析来看,要直接破刚兑环境,或者政策一刀切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大概率的是没有最终时间节点的小步慢跑。到达一定阶段,实现部分产品不刚兑的策略,直到整个市场环境已经完全成熟为止。

第7节 信托机构与其他各类机构刚兑能力

前面都在讲意愿,本节开始讲一讲能力的问题,信托机构到底有多大兜底能力?

首先是这个能力怎么描述?正念君认为,绝对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相对能力更加形象,更有说服力。

其次,怎么评价?

从信托刚兑的几种情况入手,无外乎从几个角度考虑:

1、自身调配资金的情况:这个包括自有资金,同业拆借,银行贷款,各信托计划资金调配。

2、相关机构支援的情况:包括股东实力,股东背景,集团内兄弟企业情况等。

3、项目风控管理的情况:打铁还需自身硬。业务能力强,不良率低,同样的资金量,刚兑能力自然就强了。

遵循上述思路,正念君认为,刚兑的能力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公司知名度:行业排名,管理规模,资产规模,资产管理规模,

2、股东情况:股东是否为集团,集团内是否还有其他金融机构,注册资本,资产,行业等

3、公司运营:注册资本与管理规模之比,市场化业务持续经营时间,是否有资产池项目。

从这个大原则出发,银行(不包括村镇银行,小农商行)的整体刚兑能力在信托公司之上。而信托公司则远远高于券商子公司和基金子公司以及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