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苏黔三省财政情况与平台非标债权分析(五)

之前,正念君将市场非标融资较为活跃的四川、江苏、贵州三地的政府收入以及当地经济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三个地方各有特点,分属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中游和落后区域。从一系列的指标来看,这三个区域的差别并不大,但现实情况中,非标债权的履约以及和金融非金机构的信用情况却千差万别。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别,是本文想要研究的重点。

-01

三地的基本情况回顾

之前已经分别对江苏,四川和贵州当地经济和财政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先对这些地区的情况进行总体回顾。

5、平台企业的评价

自国家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平台企业一直是地方政府实现其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地方平台企业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反映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平台企业的判断

什么是平台企业,这是评价了解平台企业的首要问题。正念君认为,平台企业是由政府出资,以独立的法人主体运行,承担部分原有的政府职能,包括项目建设,融资等功能的企业。

平台企业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当地政府独资或绝对控股

平台企业本身就是政府原有功能的延伸,当地政府自然是其大股东。而且日常主要经营管理和管理层人员要由当地政府主导。当然,实际情况中,当地政府不一定直接持股,有可能通过其他平台或者其他职能部门间接持股。职能部门包括财政局、国资委、管委会等。不过作者认为,股权上有以下几种情况则不能归于平台企业:

  1. 有民营成分:由于平台企业的非市场化属性,若存在民营成分则面临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矛盾,平台企业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2. 循环持股:循环持股会导致企业最终的实控人不清晰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决策不明的情况。作为平台企业会明确避免这种情况。
  3. 无法判断实际控制人:有部分国企,各方持股比例接近,无法判断经营层和董事会层面由哪一方决定。

2) 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或民生工程

虽然平台企业一直在高喊转型,且也有部分发达地区的平台企业主营业务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变为对外投资。但现阶段各平台企业仍然是以基础设施建设或民生工程包括水,油,电等为主。上述主营业务都是实体的,基本为非市场化的经营范围。相较于上述实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类国有企业,主营业务为文化,教育类,虽然也有公益性质和非市场化的性质,但由于其资产规模不大,项目投入也不大,一般并不需要进行非标融资。

3)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政府或相关单位

既然平台的主营是为代政府进行公益类建设,那么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则来自于政府或其相应的职能部门,比如财政局等。有些地方存在政府以一家平台为主,其他平台收入靠主要平台调配的情况,这些次要平台的收入来源体现为其他平台。